7月30日,《朝雪录》官方微博连发两条道歉声明,就“角色姓名误植”“展览海报信息错漏”“双人封面视频遗漏”等低级失误,向主演李兰迪、敖瑞鹏及全体粉丝致歉。短短数小时内,话题阅读量破3亿,评论区却呈现出罕见的“粉丝一致不接受”景象。这起看似寻常的宣传事故牛管家,实则撕开了当下剧集营销“重流量、轻专业”的病灶,也为行业敲响一记警钟。
在官方释出的“人物关系图谱”中,敖瑞鹏饰演的“萧霁川”被写成“萧济川”牛管家,李兰迪饰演的“朝雪”被写成“昭雪”。对书粉而言,角色名是入戏的第一把钥匙;对演员而言,名字是身份认同的起点。如此基础信息失守,直接动摇了IP与受众之间最脆弱的信任纽带。
线下快闪店海报被粉丝发现,李兰迪单人剧照被二次裁剪成“侧脸剪影”,而敖瑞鹏的全身照却被完整保留。视觉比重失衡引发“阴阳番位”质疑,剧方虽解释“设计稿临时替换”,却难掩流程审核缺位的事实。预热期曾高调释出“雪地相望”双人海报,最终物料却只剩单人CUT,导致“嗑糖”粉丝群体强烈反弹。在“唯粉”与“CP粉”早已分庭抗礼的舆论场,任何物料倾斜都可能被解读为“提纯”操作牛管家,剧方显然低估了粉丝社群的敏感度。
展开剩余50%剧方在道歉信中连用三个“深感愧疚”,却回避了最关键的信息:谁来担责?如何补救?粉丝最需要的不是情绪共鸣,而是“错误清单+整改路径”。反观2023年《长风渡》因海报色差致歉时,制作方在24小时内重发修正物料并公示责任人职级,这才平息众怒。《朝雪录》的“模糊道歉”,恰恰暴露了团队内部权责不清的积弊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,《朝雪录》的视觉物料由三家外包公司分别承接:A司做平面、B司做视频、C司做线下策展。多重转包导致“没有人对最终成品负全责”。在抢档期、赶热搜的KPI驱动下,“二审三校”沦为形式主义,最终让演员与IP共同承担代价。
值得注意的是牛管家,李兰迪、敖瑞鹏至今未公开回应。这种“不拱火”姿态,反而倒逼剧方加快补救:30日晚,新版无错字人物图谱已上线,双人封面视频也在紧急补拍中。可见,当演员选择以作品质量反制争议时,市场终会给出公平评判。
发布于:福建省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